【他山之石】营商环境与产业生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着力点
摘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点,良好的营商环境一般具有便利性、公平性、透明性、法治化和国际化等特征;优化营商环境可以降低市场主体的成本、增强市场主体投资激励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表现为能够培育核心企业并不断产生系统整合报酬;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可以提升企业能力、提高企业预期收益,对市场主体起到积极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说明2021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指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加大推动相关改革,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21日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地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以上论述表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性
2021年3月13日,在我国主流媒体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纲要》共十九篇六十五章,其中第十九章的标题就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六部分第20条明确指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该部分强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就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行动方案,该方案包括总体要求、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和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六个部分,共计51条。
第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7月底,我国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32亿户,其中企业4110.9万户、个体工商户8843.8万户。毫无疑问,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建议》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显然,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支持和参与。此外,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角度看,一国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只有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才能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第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有效之举。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一些市场主体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可低估,稳就业保民生压力有所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非常必要而紧迫。
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着力点之一:优化营商环境
1.对市场主体运营环境的考察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各类市场主体尽管其组织形式、规模、产品、地域和技术不同,但都从事同一基本活动,即将投入转变为产出(商品或服务)(如图1所示)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的各种外部因素,大体上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其中,政治环境既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局的稳定性、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等因素,也包括国际政治局势、国际关系和目标国的政治环境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和法规等。经济环境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时所面临的外部经济条件,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形势、经济基础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和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等。市场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市场中那些影响企业利益的因素总称,市场环境除了包括潜在进入者、替代品、消费者、供应商和在位竞争者外,还包括企业所处产业的特征等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等。技术环境大体上包括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家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
简单的说,企业是一种转换系统,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企业活动,不仅影响转换过程本身,而且也影响资源的获取过程、产出的创造和消费过程(如图2所示)。
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外部环境因素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数量和种类很难穷尽;外部环境具有不稳定性。在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过程中,企业在多层面的环境中运行,环境与企业的活动相互影响。环境通常是复杂的、不稳定的。了解外部环境及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对研究和开展企业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2.对营商环境的考察和认识
营商环境这一名词出自世界银行集团自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该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中小企业进行考察,对企业在生命周期中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对各经济体在不同时期的营商环境进行比较,该报告被世界银行视为旗舰拳头报告。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继2018年跃升32位后,2019年又上升19位,升至全球第31位。世界银行指出,中国“大力推进改革议程”,在推进各项改革、整治官僚主义、提高透明度、吸引投资、促进就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果,因此连续两年成为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一。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并没有给出营商环境的定义,一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是由其营商环境指数来反映的。该指数要点如下:其核心是反映保障企业建立、运营、扩张和破产各阶段的制度环境和法治环境,其重点是营商的便利性、效率、成本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其对象是经济体中的中小型企业。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9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用法律制度固化下来,重点针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2020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
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其外延要比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要广,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数并未包括安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和政商关系等方面;二是我国营商环境的定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基本上囊括了前面所述的市场主体运营环境的所有方面。按照上述营商环境的定义,如果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与以前相比得到了改善或改进,则可称营商环境得到了优化(或改善)。
3.良好营商环境具有的特征
营商环境有好差优劣之分,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考察。笔者认为,良好营商环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便利性。营商环境的便利性是指市场主体从事营商活动的难易程度,一般可从市场主体办理相关事项的手续、时间和成本等维度进行衡量评价,如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就是根据各经济体营商环境便利度来进行排名的,办事的手续越少、时间越短、成本越低,意味着便利度越高。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可使市场主体营商活动更加容易,增强活跃度,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公平性。营商环境的公平性是指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企业无论大小,属于何种类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都能获得平等待遇,公平竞争,没有歧视性和差异化限制,一般可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维度进行分析,如实行市场公平准入、平等参与竞争、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等。公平性强的营商环境,可保证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透明度。营商环境的透明度是指有关政策法规制度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包括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和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公开知晓,没有隐性或显性的限制,可从参与法律政策制定、及时公布信息、查询获取信息方便等维度考察。透明度高的营商环境,可使各类市场主体都能获得相关信息,及时把握政策走向和市场机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营商环境的可预期性。
(4)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是指营商法律制度的完备程度,包括法律法规健全,法律面前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政府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统一,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司法保护公正等,可从立法、执法、司法等维度进行分析。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可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法治保障,体现公平正义,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
(5)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是指营商制度安排与国际规则的相通对接程度,包括与国际衡量标准相近、与国际通行规则或国际惯例对接、涉外投资贸易开放程度等,可从国际对标、法律法规、跨境投资贸易、对外开放度等维度进行考察和比较。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提升营商环境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涉外投资贸易,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4.优化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主要是通过其对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来体现的。
(1)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降低市场主体的成本。我国颁布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的成本。一是市场准入和退出更容易。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和开展经营活动破除障碍。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注销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降低注销成本。二是税费成本更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保障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并对设立涉企收费作出严格限制,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产生市场主体的外在经济,即由于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积极结果。在经济学理论上,外在经济可以使市场主体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发生向下方的移动,如图3所示。
一般地说,市场主体最关心的是其经济活动带来的利润,而成本作为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主体利润的大小,进而影响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也就是市场主体的活力。可以用下面的流程说明优化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的意义:
优化营商环境→外部经济→市场主体成本下降→市场主体利润增加→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激励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增加
(2)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增强市场主体投资激励。这里考虑一个最普通的商业投资问题。
设想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经理正在考虑在国外开设一家子公司。评估这个投资项目的方法被称为成本—收益分析。按照该方法,需要计算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如果收益比成本更大,就进行投资;否则就不投资。
假设成立一个子公司需要一次性的开办成本C,建立子公司可能需要获得国内和国外的商业许可,以及要与国外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签订商业合同,等等。
一旦子公司建立起来,每年都会产生一定的利润。如果用π代表利润流的预期贴现值,那么π就是这个子公司的价值。
有了上述描述后,决定是否实施这个项目就变得很直接了。如果在子公司设立后,其商业价值大于它的开办成本,那么经理就会实施这个投资项目。经理的决策规则是:
π⩾C→投资
π
下面考察C和π的决定因素。先看C的决定因素。成立一个子公司,即使只是一个在国外开一家公司的动议,都需要很多步骤和环节,诸如选址和用电,等等。其中的每一步都可能为政府工作人员受贿或者政府收取许可费提供机会。在国外开一家公司的投资成本会因以下两种情况而有明显的不同:一是该国在相关领域具有明确的规则、法律和制度,该国可以提供一个有活力的商业环境,充满了投资和企业家,这就是本文所描述的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开办子公司的成本通常是确定的,且数额较小。二是正好相反的营商环境,缺乏明确的办事规则,没有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一本教材描述了在苏联的外国投资问题:“为了投资一家苏联公司,外国人必须贿赂涉及外国投资的每一个部门,包括外国投资办公室,相关的工业部、财政部、当地政府行政部门、法律部门、中央银行、国家资产管理局,等等。结果很明显,外国人不愿意投资于苏联。”显然,在营商环境不好的国家,开办子公司的固定成本会大于营商环境好的国家。再看π的决定因素,一般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市场规模、经济有利于生产而非转移的程度和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应该说,后两类因素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经济环境的稳定性本身就是投资回报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投资于一个规则和制度频繁变动的经济体是有风险的。尽管今天的政策是有利于生产活动的,但也许明天的政策就不是这样的了。而一国的经济环境是否有利于生产或是转移的程度主要是由政府决定的,政府制定和实施法律为经济交易提供准则,也基本确定了所在国家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将鼓励人们从事商品和劳务的创造和交易,即鼓励生产财富的行为。反之,不好的营商环境则鼓励将投资或财富转移。
把上述论述进行概括,可以形成如下推理链条:
(i)良好的营商环境通常会使π增加和C下降;
(ii)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通常会使π⩾C;
(iii)从投资决策分析的视角看,当π⩾C时,市场主体会进行投资。
这意味着,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增强市场主体投资激励。
(3)良好的营商环境会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概括地说,就是要给企业打造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政府更多地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在这样的举措推动下,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等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从而也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出现。良好的营商环境,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治环境。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让市场主体明确行为边界、形成稳定预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应以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为基本导向。《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十五条明确:“国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进而高度重视保护和促进创新。笔者相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符合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确保各项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能够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着力点之二: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
1.对产业生态的考察和认识
产业生态学首先定义了产业生态。U.Ayres&W.Ayres(2002)指出,产业生态是指模仿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设计出来的一个复杂系统,例如一个产业内的一组企业之间复杂的交换网络就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U.Ayres&W.Ayres(2002)将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界定为:通过生物类比研究产业生态、通过系统分析研究产业生态、技术变革在产业生态中的作用、企业在产业生态中的作用、非物质化和生态效益及前瞻性研究和实践。生物类比主要应用在产业生态的设施、地区或区域层面,借用生态学中关于生态系统中各种流动的概念,刻画设施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或行业与行业间的关系。Isaacs&Gupta(1997)指出,系统分析可以捕捉导致被研究系统变化的要素之间的一些相互作用。从生态学视角分析企业的种群互动关系,可以比较好地反映企业种群间协同或竞争的互动行为(陈万明和王圣元,2018)。因此,本文将通过生物类比和系统分析两种方法给出本文中产业生态的分析框架。
李慧云等(2020)的结论表明,企业信息披露受市场竞争程度影响的同时对整个市场的技术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创新正相关,其中信息披露的信息效应(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缓解企业融资的逆向选择问题)和监督效应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起主导作用。因此,信息在产业生态中不断循环往复形成的反馈机制对企业提升静态和动态能力(将在下文解释)起到关键作用,反映了企业所处产业生态的状态。
从信息循环的角度出发,类比奥德姆(2009)对生态系统的定义,本文将构成产业生态的基本单位称为产业个体,即企业;同一行业内的产业个体组成的集合称为产业种群,例如以苹果公司(核心企业)为主导,其代工厂和产业链中的供应商、销售商(其他企业)等与其共同形成一个产业种群,企业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其能否成为核心企业(将在下文解释);一定区域内多个产业种群相互联结竞合形成产业群落,如某地工业园区中的所有企业构成一个产业群落;产业群落和产业环境(信息传递、反馈的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不断动态演化而形成的系统称为产业生态。本文用图4表示产业生态的分析框架。
说明:单向虚线箭头给出了产业生态中一个信息流的例子,实心和空心箭头均表示信息传递的可能方向
如图4所示,实心双向箭头反映了产业种群内部企业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如苹果公司在对iPhone定价时会考虑供应商提供的零件的成本,而不同型号的iPhone也对供应商提供的零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空心双向箭头表示的是产业种群间的信息交流,例如三星公司在显示器制造上的技术创新会使智能移动终端在设计时考虑该种新技术,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需求也会影响显示器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实心弯曲双向箭头表示的是一定区域内企业或行业与影响产业环境的部门(主要是政府)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企业会向政府提出从法律上保障契约条款强制实施的基本要求,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政策稳定性影响企业获取政策信息的时效和对预期收益率的估计,等等。信息传递是否通畅、及时将会对企业决策和企业利润有很大影响。
本文在此处给出一个核心企业1实现技术创新的信息在产业生态内部循环的简单说明(图4中用蓝色虚线表示)。第一阶段,假设发生自核心企业1的技术创新的信息首先在产业种群1内部传递,其产业链中的供应商、销售商(其他企业)等会根据该信息作出反应,决定是否根据该技术创新改变生产、销售决策。第二阶段,与该技术进步相关的产业种群也会针对该技术创新作出最优反应,在核心企业处理完该信息后,发生技术创新的信息最终会在各个产业种群内部成为共同知识,最终影响企业决策。第三阶段,通过产业环境对该信息的验证和反馈,核心企业1得知该技术创新是否可行、该区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高低以及其他企业获得该信息的渠道和时效等信息,决定该技术创新是否大规模应用或修补,新一轮信息循环由此展开。信息循环是不断进行的,产业群落的各组成部分不断地进行着策略互动并传递信息。产业环境影响信息循环流动的速度和方式,对产业生态良性循环起重要作用,政府是打造良好产业环境的关键。
明确了产业生态的分析框架,本文再明确其中涉及的关键概念。第一,根据娄美珍和俞国方(2009)的划分,本文考察的产业生态属于宏观视角的产业生态,在概念上与商业生态系统(详见Rong&Shi,2015)有交叉但分析框架不同[11]。第二,核心企业是能够引领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不断演进并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存续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企业,在产业生态的分析框架下,核心企业决定了产业种群的存续与发展。第三,根据杨瑞龙和杨其静(2005),本节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这属于企业能力理论(theapproachofthecapability)的视角。企业能力理论主张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强调企业成长的根源是内部知识和能力(静态能力)及对外部环境作出及时反应的能力(动态能力)的积累。因此,笔者认为,能够不断培育新的核心企业并支持和发展现有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是其良性循环的重要表现。
2.产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特征
规模经济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因为在多数发达经济体,许多标准化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核心企业不同于传统的大规模企业(依靠规模经济获得更高利润的企业),它所产生的系统整合报酬(returnstosystemsintegration)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U.Ayres&W.Ayres,2002)。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下,系统整合报酬指的是核心企业整合其他企业形成的产业种群所获得的额外收益。由于核心企业是形成该产业种群的基石,系统整合报酬中的绝大部分也被核心企业获得。从系统分析视角来看,系统整合报酬会使该系统的投入—产出比相对于核心企业单独生产要更低,因此系统整合报酬是可以在产业生态中存在并维持的。
当前系统整合报酬日益重要的原因是在生产技术的其他维度和其他降低成本的战略中,还有迄今一直被忽视但更适合于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的战略,例如产业种群的闭合程度和产品的异质性等,这都是获得系统整合报酬的有效方式。在一定时期既定总投入规模下,一个企业生产(经济)系统的闭合程度可以体现其系统整合报酬的高低(樊海林和程远,2004),此外,产品和服务多样性———甚至是“定制”———本身就是有价值的(U.Ayres&W.Ayres,2002)。简而言之,一个由核心企业主导并整合多家上下游企业高效地提供大量异质性产品或服务的产业种群,将比一群依靠传统机器生产单一标准化产品的同质企业更有效率。
如前所述,核心企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产业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表现,由于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出现并继续成长,产业生态内产生的系统整合报酬自然是越来越多。因此,笔者认为,产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特征是能否产生更多的系统整合报酬。企业不断提升静态和动态能力正是为了成为核心企业并获得系统整合报酬,为此,要求产业生态必须是良性循环的,否则企业既没有动机积累人力资本并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如产业生态内各组成部分信息循环不畅而导致无法有效形成产业种群,企业仍是在追求更大经营规模),也没有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如恶劣的产业环境无法给企业反馈及时的信息),也就无法成长为核心企业。
显然,产业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绝非是一个“自然过程”。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也就是说,如何使产业生态保持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下。这里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或不可替代的,主要体现在打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方面。政府应当引导、监管产业生态内部企业的经营活动,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现信息循环的畅通有效。具体包括,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技术、数据等新型要素交易市场;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等等(李晓华和王怡帆,2021)。
3.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对市场主体的作用
前文已经提到,企业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企业经营积极性,促进潜在投资者投资兴办企业,能达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目的。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对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也体现在上述两方面。
首先,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静态和动态能力,既能帮助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亦有助于培育出新的核心企业,成为新核心企业产生的系统整合报酬也能提高现有企业的预期收益,增强企业经营积极性。帮助企业积累内部知识和能力对培育新的核心企业至关重要。在信息经济学中,知识可以通过信息来刻画(Mas ̄chler等,2020),这与本文产业生态的分析框架相一致。Prescott&Visscher(1980)把知识和信息看作是组织资本的基本源泉,指出“知识和信息是企业的一种资产,因为知识和信息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本文把这一企业的资产称为组织资本”。这种资产的不断积累能够提高组织(企业)对所承担的任务的协调能力和攻克技术难关的能力,帮助企业成长为核心企业。提升动态能力也是在位核心企业的“必修功课”。国际市场上的优胜者(核心企业)始终是那些能够适时反应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进行快速和灵活的产品创新的企业。面对外部市场条件的快速变化,动态能力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较好的动态能力是企业维持产业种群存续和发展、获得系统整合报酬的重要保障,而这一切都需要产业生态良性循环作为前提。
其次,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产生的系统整合报酬不仅是对现有企业的激励,也是对潜在投资者的激励,它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实现产业生态内部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竞争程度的提高。而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为了生存,企业提升其静态和动态能力的激励就越强,既加快了企业成长为核心企业的进程,同时也使潜在投资者开始兴办新企业,追求系统整合报酬,新企业先是被纳入核心企业的产业种群中,当其成长为新的核心企业时又会整合其他新企业形成新的产业种群或者丰富原有产业种群的功能。这个正反馈的过程可以用图5(见上页)来表示,其是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对市场主体积极作用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着力点,只有当产业生态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时,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才是通畅及时的,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认知才是准确的,从而帮助企业不断提升静态和动态能力并成长为核心企业,激励企业追求系统整合报酬,最终使产业生态内部核心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不断产生系统整合报酬。
四、结论
综合上面的论述,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按照这一界定,我国的营商环境具有广阔的外延。良好的营商环境一般具有便利性、公平性、透明性、法治化和国际化等特征。第二,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优化营商环境可以降低市场主体的成本、增强市场主体投资激励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第三,产业生态是由信息传递、反馈的外部条件和发生策略互动的企业构成的信息循环系统。产业生态良性循环能够保证企业不断提高静态和动态能力,其重要特征是核心企业能够不断获得系统整合报酬。第四,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另一个重要着力点。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可以帮助企业成长为核心企业并获得系统整合报酬、提高企业预期收益、增强潜在投资者兴办企业的激励,达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