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网站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高新区新闻

【新乡日报】好作风是这样炼成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0-01-07

【新乡日报】好作风是这样炼成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观察

  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大比拼中,新乡高新区连续两年均跃升8个位次。

  高新区在变。变得更高、更壮了。

  2017年92位、2018年84位、2019年76位。全国有169家国家高新区,新乡高新区连续两年均跃升8个位次。

  再说全省,在2018年度179家产业集聚区综合考评中,新乡高新区位居第12位,较上年一举提升了12个名次。

  郑洛新三城共同组成了中原创新之核,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个核心区考核评价中,发展量得分排名,依然是新乡高新区夺冠。

  让人艳羡的数据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力量?

  始于深沉的危机感。1992年成立的高新区,从4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蹒跚起步,以“五局一办”几十人的队伍开始打拼,曾连续3年获评为全省“十强”或“十快”先进产业集聚区。

  “最先登顶者,往往最先缺氧”。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构臃肿、部门职责重叠交叉等问题,成为高新区的突出短板之一。传导至发展,办事效率低了,经济增长慢了,在全国高新区的位次也逐年倒退。

  何以解忧?惟有改革创新。下好改革先手棋,就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做文章。2017年秋天,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场以“三制改革”为牵引的组合拳重重落下。

  “改革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啊!那是触动灵魂,动每个人奶酪的事儿……”时任高新区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杜辉坦言,“但大局当前,一切服从改革,不管你之前干得怎么样,都要从头再来。”

  改革难,不改革更难!部门如何设置,人员怎么摆布,职责何以明晰等一系列难题,都没有挡住改革的脚步。

  全员聘任制,打破手中的“铁饭碗”。区直35个机构,一下子精简了20个,122个科室缩减为59个,中层正职压减六成、副职压减近五成。370人参加首次双向选聘,36人落聘,转为辅助岗。第二次选聘,27人聘到高一级岗位,10人降聘使用。第三次,23人提级,7人落聘、7人降聘。

  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怎么考核,如何确定薪酬,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高新区一切基于岗位价值,在结构上一视同仁,幅度上量力而行,激励上倾斜一线,决不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老路。

  2018年创新设立了“部门绩效包”,缺岗部门不缺奖金。2019年再次调整优化,固定工资对标市直部门及四个区,低于同类人员,但绩效占大头,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以科技局为例,编制32人,但仅有21人,工作更多了,绩效奖励却分文不少。

  无论是谁,都要“按能力吃饭”。“‘能者上’在高新区不是一句空话,不能干,你是科长、局长,也得下来。”采访中,史玉华告诉记者,“改革带来了作风好转、能力提升。”

  史玉华负责主导产业和项目建设。2017年,高新区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是56%,2018年已达到89%。而她的职级随之上升,从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到科学技术局局长,2019年被聘任为管委会副主任。

  改革让一批优秀的年轻人走向了前台。从社会治理委员会科长到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再到局长,30岁出头的侯世鑫三年“连连跳”。去年,高新区引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兴军教授团队等5个,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1家,高企总数突破85家,总数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0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家,达到89家。

  “我们的改革不是做样子给谁看,就是要真刀真枪改,刀刃向内,刀刀见血。”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志勇坚定地说。

  好作风,是改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在高新区,每周一下午召开的例会雷打不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汇报会轮流进行。但与之前不一样的是,汇报者不是科长、也不是局长,而是管委会分管领导。“抓‘关键少数’,就是把责任压给领导。”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海潮说,“部门出了差错,领导同样受罚。”

  去年9月26日,高新区因空气质量周排名居全市倒数第二位。区党工委立即开会研究,既强化举措加大治理力度,同时启动问责追责机制。26名相关责任人中,既有部门负责人、一级网格长和网格员,更有管委会分管领导。

  好作风,主要不在办公室、会议里,不在文件堆、资料堆里,也不在网络和微信群里。好作风,基层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

  2012年,东、西杨村同时启动城中村改造,但直到2016年拆迁还不到一半。东杨村的村支部书记换了5茬,拆迁依旧处于停滞状态。

  提起那一段日子,江西来的客商林建军五味繁杂:拆迁户的周转房,每家每年要给两万多元,几百万发完了,股东们没钱回家过年,老板忍痛卖掉了自己的奥迪车。结果6个股东,跑了5个,只剩下他一人。

  变化起于2018年。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各级干部不要光坐机关,要多下基层,一切围着项目干。党工委副书记刘培章等区领导带着区、乡干部,直奔工地现场,“硬骨头,我来啃!”

  短短3个月,投资者的愁容舒展了,而群众更加喜笑颜开——东、西杨村两个村安置区200余户拆迁完毕,42栋楼入住14栋,剩余28栋安置房同时开建,安置区建设驶入快车道,明年上半年将全部交房。

  从“要我干、催着干、推着干”,到“我要干、争着干、比着干”,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高新区,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得以提振,干事创业激情持续高涨。

  新乡日报社记者 刘军旗

  短 评

  将改革进行到底

  军旗

  观察高新区,如读一本书,那么厚实,那么直抵人心。

  近三年的改革,高新区走得并不轻松。“重新安排河山”,意味着要革除旧的思维、打破老的框框,这是一个与主客观世界较量的过程。

  发展,总是推着人走。从改革者到执行者,高新区上下正是以深刻的问题意识、对标先进的视野、勇于担当的情怀、久久为功的韧劲,才推动了改革不断向前。

  从这个原点出发,我市开发区也全面铺开改革。新乡成为全省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者、探路者。

  毫无疑问,高新区的改革,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千难万难,不发展最难。发展不好,困难也不会自然减少。惟有向改革要动力,才能激活一池春水,才能赢得让自我提劲、他人羡慕的业绩。

  当然,发展无止境,改革也非一劳永逸。它需要根据势、事、时之变,不断深化、不断优化,从而达到每个阶段的“帕累托最优”。

  长风烈烈,扬兮浩荡。在新时代发展的赛道上,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逼迫下,我们呼唤更多、更坚定的改革者!

关闭
关闭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