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8-22
新开〔2020〕28号
各部门,关堤乡、振中街道,驻区各单位:
《新乡高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区管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0年3月31日
新乡高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增强主导产业优势,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实体经济发展高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高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郑新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一手抓存量提升,一手抓增量培育,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城市建设的新标杆,助推我市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光添彩。
(二)发展定位
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优做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大数据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两化融合等企业,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度融入郑新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化管理运营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新城市标杆,把我区建设成为新乡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先行区。
二、工作内容
(一)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1.打造若干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华兰生物、艾迪威、胜达过滤等创新龙头企业为抓手,引导企业建设众创空间、技术创新工作室等双创平台载体;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产业技术前沿与成果转化,争取河南省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和“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支持。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综合运用联合共建、设备补贴、服务奖励等方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放共享的检验检测平台。鼓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人员使用开放共享科研设施设备,运用科技创新券政策给予补贴。三是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政策,对省内研制和购买使用经省认定的成套设备、单台设备和关键部件的单位,按照其采购价格的5%分别给予奖励。四是根据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一区一优势一平台”的建设要求,围绕小分子药物等优势产业,以省、市、区三级联动模式,联合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师范大学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五是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新乡中科数字经济技术产业研究院、中顺过滤研究院、哈工大中氢动力研究院、华大基因华中中心、膜材料创新中心等科研中心、研发机构的建设。六是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培育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产学研用”为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并充分利用各方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攻克一批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难题。(牵头部门:区科学技术局;配合部门:区人力资源部、财政局)
2.完善创新激励和成果保护机制。一是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输出和承接先进技术创新成果,提升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水平。重点包括:对经认定的技术交易合同(包括技术转让、开发、咨询、服务),给予技术交易额1%的奖励,每项合同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高新区内引进转化市外先进技术和成果以及合作开发的项目,按不低于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10%对技术承接单位给予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对经登记备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每向高新区转移1件发明专利奖励1万元,每个机构每年最高不超过20万元。二是依托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新乡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围绕中心职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等机制。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的“绿色通道”,在电池产业领域试点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大幅缩短各类专利授权周期;建立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维权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快速维权和有效保护。(牵头部门:区科学技术局;配合部门:区人力资源部、财政局)
3.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一是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于企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与高新区直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同等政策。借鉴北京中关村海外联络处建设经验,推动与英国的交流合作,谋划建设离岸孵化器,通过项目引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带着科研成果到高新区转化。二是充分发挥新乡高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融资作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高新区转化的,由高新区管理的直投基金按照基金投资程序择优进行投资,并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同时按照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原则,允许来区人才以技术评估作价入股,股权比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协商约定。三是围绕主导产业推动公共实验室建设,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引导公共实验室运营主体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综合运用研发投入补贴,仪器设备购置补贴等方式进行支持。四是设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用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五是加大对创新产品(项目)的支持力度,用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政策,运用政府采购方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和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六是积极吸引各类产业基金入驻高新区,按照其投资高新区企业(项目)的基金规模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给予奖励,利用“基金+产业”双向互动发展模式,引导产业基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牵头部门:区科学技术局;配合部门:区人力资源部、社会事务局)
(二)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做精做强主导产业。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是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固链,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是围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大数据四大主导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优势,精准实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依托《新乡高新区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政策优势,以万华生命科学产业城为主要载体,引进优质企业及项目落地五大板块;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河南电池研究院科技优势,以氢能产业园为载体,引进氢燃料电池、动力锂电池、新能源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优质企业项目;航空航天产业,依托过滤产业协会和过滤研究院优势,以过滤产业园为载体,引进高端滤材、新型过滤等项目,结合新航集团机载产品研制、飞机环控等优势,引进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项目;大数据产业,依托华为新乡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利用新乡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以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建设为契机,引进政府办公、医疗大健康、消防等智慧城市项目。二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深入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善企业技改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加速向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主要是梳理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引导开展“三大改造”、企业上云、品牌提升、融资上市、精益化管理等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包括:扶持科隆集团等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持康佳集团抓好新飞电器生产经营和研发能力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新飞电器重新跻身国内一流家电企业;支持华兰生物争创国内一流新型医药产业基地;围绕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天丰集团等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平和滤清器、胜达过滤等企业开展国家两化融合贯标工作;支持烯力新材料、河南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乐华食品、天丰节能板材等企业申报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将邦尼生物、胜达过滤、海滨药业等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重点培育;实施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争取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增加对我区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规模。三是优先推进重点项目。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精准发力,精心服务。重点推进总投资110亿元的新乡万华生命科学产业城、总投资20.5亿元的新乡氢能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的新乡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新乡过滤产业园、总投资3.25亿元的奈创国际石墨烯散热膜等60多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南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研究院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永安机械“十车五系”等一批新开工项目。(牵头部门:区经济发展局;配合部门:区科学技术局、管委会办公室)
2.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建立园区与各种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促使高新区向科技创新型综合体转型;突出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化、服务化、智能化、网络化;大力发展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模式,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专业化和创新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围绕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产业,引进高质量创新型项目,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是优化提升孵化体系。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依托,集聚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行政一体化服务;以创新创业载体为依托,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场所、创业孵化、创新辅导、政策宣贯等协同发展服务;以现有两个国家级孵化器和在建专业资本集聚型特色载体为依托,培育和引进一批公共服务型机构;持续减轻企业负担,确保落实涉企政策,大力扶持涉企服务中介,用好自创区普惠性政策资金、科技贷、科技创新券等涉企资金,为企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牵头部门:区经济发展局;配合部门:区科学技术局、高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精准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一是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创新型、发展型高质量项目,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引进外资项目和国家重大产业项目在我区布局,拉动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优质产业聚集地,同时推动我区与东部地区建立制造业产业精准承接转移长效机制。二是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利用“飞地”模式,集聚优势产业项目,完善与其他县区间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经济统计分成等跨区域合作机制,采取共建园区等形式深化产业合作,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牵头部门:区经济发展局;配合部门:区科学技术局、服务业促进局)
(三)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1.优化管理运营机制。一是在2017年改革基础上,结合我区功能定位及发展需要,创新完善选人用人和绩效激励机制,优化12+2+1机构设置框架。二是健全法治化管理机制,科学确定管理权责。省人大《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出台后,在执法主体地位确定的基础上有序承接相应权责。三是统筹安排各类园区和功能区的规划编制、调整、实施和土地供应等工作,实现多规合一;认真做好本轮规划的实施评价,梳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启动新一轮空间规划编制,确保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用地需求。四是将市委市政府2017年11月30日通过下放、委托、派驻等方式赋予高新区的3468项市级行政权力深入落到实处。(牵头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配合部门:区管委会办公室、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局)
2.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高标准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转变服务理念,着力提升利企便民水平,当好企业、群众的“店小二”,用好帮办代办、模拟审批、延时预约、双休日不打烊等服务举措,把好政策、好制度用到“点”上、落到实处;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先进改革举措,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秒批”、不见面审批全覆盖等服务内容。把政务服务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变“窗口指导”为“上门服务”;强化对省政务平台服务事项的标准化管理。加大事项下放承接力度,推动高新区各部门对全市“四级四同”后续新增政务服务事项做到应接必接;规范省政务服务平台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信息要素,实现全区各部门、各层级、各渠道发布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发布同时、资源同享、服务同根,同时消除办事要件和服务指南中的模糊条款。二是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着力提升企业和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重点包括:积极宣传推广河南省政务服务网、新乡市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三个办事渠道,引导有需求的办事企业群众通过网上申报进行业务办理;加强大厅工作人员网上受理、办理等业务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网上审批水平;强化服务监督,用好高新区“政企通”服务平台,打破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用服务评价倒逼服务升级,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做到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三是切实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重点包括:落实《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相符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提前着手,对照2019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逐项梳理,借鉴先进地区先进做法,结合我区实际对评价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与上级业务部门做好工作对接,对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提升指标,倒逼相关部门进一步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实现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四是深化商事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重点包括:持续落实改革举措,规范经营范围、完善办事流程、强化信息共享,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办理成本,方便企业投资创业;加强跨部门联动响应,以“严管”为“宽进”作保障,实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工作联动,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继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准确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扩大各项改革政策的知晓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切实改善群众办事实际体验,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五是健全制度化监管机制。重点包括:围绕“双随机,一公开”,进一步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减轻企业负担,减少权力寻租,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手段,把该放的放给市场,该管的履职到位;切实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捷度,实现政府零距离服务供给,同时通过网站、信息发布,媒体、微信等手段加大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协同,通过接受社会监督,听取群众意见,倒逼推进改革深化。(牵头部门:区行政服务中心;配合部门:区经济发展局、管委会办公室)
(四)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1.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一是引导企业树立精益管理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高端标准和品质要求,广泛开展国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体系认证和标准制定等工作,进一步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根据自身条件与目标国市场需求,积极寻求优质并购项目,带动当地优势产业的产能、技术、管理理念输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全球化生产”能力。二是打造华为鲲鹏生态,增强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华为公司龙头效应,打造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基地;积极与国内信息产业领域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精准对接,全力做好华为鲲鹏服务器研发及销售项目;依托黄河科技集团网信产业有限公司,按照“1+1+N”建设模式,开展13个不同行业软件研发与适配创新应用,推动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消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软件公司、北京亚控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落地。三是加强产业研判,谋划招商攻略。积极研究符合我区主导产业的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锁定目标企业,制定招商攻略,形成招商图谱;根据研究制定的产业链条及动态走向投资布局,建立完善的产业信息库、客商资源库、谋划项目库等,大力实施“一招四引”,开展精准招商。四是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多层次招商。重点围绕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借助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区域商会等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推动优质项目落地;联合华为政企云生态合作部、深圳立方匯等公司,举办常态化产业对接活动,在产业细分领域进行闭环孵化,实现整体转移承接。五是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促进优质项目落地。深入贯彻落实《新乡市开放招商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新乡市招商引资要素保障考核评价激励办法》等文件要求,全面提升我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要素保障能力;统筹做好新增工业用地收储、标准厂房、产业引导基金、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等工作。六是发挥平台优势,提高对外开放动能。利用广州奥咨达医疗器械3C创新服务平台、郑大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数据资产确权与可信交易平台、深圳立方匯海归人才留创园、泰投双创生态社区中电创新谷等平台优势,深入挖掘、精准对接国内、外优质项目。七是发挥贸促会职能,促进企业对外合作。鼓励区内优质企业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专业培训、组织参会等多种形式鼓励区内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外贸增长点。(牵头部门:区服务业促进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发展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
2.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一是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投资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主动融入“四路协同”“五区联动”等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复制推广上海、河南等自贸区经验做法,加快制度创新,积极申建河南自贸区联动发展区,为打造更高端开放平台夯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外贸政策研究和落实,紧紧扭住外贸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充分发挥政策关键作用,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贸易方式和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政策支持、研发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物流营销、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应对摩擦等一系列重要平台,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出口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省市级外贸基地,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转动力、调结构、提效益。三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持续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引导区内企业上线跨境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外贸”方式,快速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鼓励和引导传统外贸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拓展外贸综合服务,夯实外贸增长新引擎;支持全球贸易通跨境电商平台(豫北)运营中心、海外仓集团(新乡)企业服务中心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外贸企业竞争软实力;推动商贸业集群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联动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信兴物流园、过滤产业园、泰投双创社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园区向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园区转型,实现商贸业与跨境电子商务集聚融合发展。(牵头部门:区服务业促进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发展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
(五)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
1.加强规划统领与约束。一是建立“多规合一”的区域空间规划体系。结合高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规划控制指标的前提下,编制“多规合一”的区域空间规划,为区内自然资源保护、各层次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本依据;在保障当前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对发展不成熟区域留白,对生态用地区域留绿,为未来预留足够发展空间,为我区下一步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二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城乡建设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区域发展目标,认真梳理土地使用现状,调整部分地块控规,着力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善层次分明、互相衔接的城乡规划体系,依法依规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牵头部门:区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发展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
2.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模式。一是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我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市专项规划成果,结合控规梳理工作,按照“产城一体、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和配置标准,合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二是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开发运营机制;加快建设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贯通道路路网格局、提升道路景观,争取2020年实现高新区东西片区快速互联互通;新建市政工程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新建道路同步建设污雨水、给水、电力、热力、燃气、联合管线等公共服务设施。探索新型市政基础设施运维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三是加强施工工地管理力度。要求所有拟开工工程必须全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工程审图不予通过,不发放施工许可证,不允许开工;对扬尘防治达不到六个百分百要求的工地不允许开工;严厉打击施工中因扬尘防治出现问题的责任单位,督促各项目施工全过程符合扬尘防治要求。四是建立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整治市场秩序,促进供求平衡,重点打击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企业和虚假房地产广告等行为,坚决纠正房地产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牵头部门:区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局;配合部门:区综合监管和执法局、社会事务局、财政局)
3.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方式。一是健全“亩产效益”评价应用体系。制定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结果适用标准和范围,合理转移和淘汰不适合继续发展的产业;积极采取协商收回、转让、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方式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强制退出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倒逼企业积极创新、转型升级。二是建立“人地挂钩”“增存挂钩”机制。科学测算、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重点保障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项目;积极争取省、市重点项目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省、市预留计划指标,争取所需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纳入国家、省统筹。三是探索“标准地”模式出让制度。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产税收等至少五项基本指标纳入建设用地出让条件,推行建设单位竞得“标准地”后直接开工建设模式。四是逐步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方式。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在50年期基础上,增加20年期出让年限,实行租让结合、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弹性年期供应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速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五是因城施策,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出让合同为平台,实现项目建设、投资强度、节能环保等全过程、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在功能高度关联,用途相近的基础上,结合我区产城融合特点,为创新创业用地植入更多“生活”元素,配置社区健身、休闲、教育等混合用地供给,有效提高用地质量。(牵头部门:区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局;配合部门:区综合监管和执法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树立高质量发展思维。以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系列培训,在全区上下推进观念大转变、思想大解放,树立以创新驱动、平台驱动和需求导向为核心的生态发展理念。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我区发展建设目标的核心手段,保持定力,凝神聚力,形成发展共识。(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部、科学技术局;配合单位:管委会各部门)
(二)确保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成立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议事协调与问题解决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体系。研究制定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方案、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计划、重大项目表、专项政策等配套文件,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搭建高质量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区域高质量大数据应用统计,对高质量发展工作实行台账管理,为高质量发展相关决策提供精准支撑。(牵头单位:区经济发展局;配合单位:各相关部门)
(三)营造高质量发展舆论氛围。定期组织开展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活动,策划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大会。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提高全区上下对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区经济发展局、科学技术局;配合单位:各相关部门)
(四)强化高质量发展督导考核。建立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和重点工作将作为管委会日常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部门和个人,将给予一定褒奖;对推动不力、进展缓慢的将予以问责。(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部、纪工委;配合单位:管委会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