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2-10
新开〔2012〕9号
新乡高新区管委会
关于《2012年新乡高新区加快产业集聚区
建设专项方案》的报告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新区根据《2012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方案》(征求意见稿),结合实际,制定了《2012年新乡高新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方案》,现予上报。
二○一二年二月十日
2012年新乡高新区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方案
为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明确年度建设任务,推动集聚区提速提升增效,根据《2012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方案》(征求意见稿)和《新乡高新区2012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和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新型、都市型、生态型”建设目标,着力提升制冷、生物新医药、特色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水平,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物流、金融、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引进和建设力度,构建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集聚区产城融合;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以创促建,全面提升高新区品味和水平。用2到3年时间,把高新区建成推动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全面提升的新城区。
二、发展目标
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4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
三、重点任务
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目标,以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区内行政办公、住宅、金融、教育、劳动力市场等配套设施与主导产业项目合理布局。
(一)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改造,做大做强传统主导产业。按照做大做新的原则,增强新飞电器、科隆电器、新航集团、高远设备、天丰集团、恒升起重、现代包装、新机创新、娃哈哈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凝聚力;培育和壮大制冷、特色装备制造、印刷包装和食品加工等传统主导产业。重点做好平原航空机电飞机零部件研发生产项目、娃哈哈热灌装生产线项目、新华液压轮式车辆减振缓冲产品项目、上海瑞气气体空分项目、美国皇冠制罐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工作,确保提前竣工投产,形成效益。
——引进培育,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理念,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生物技术产业抓好华兰生物疫苗和血液制品、拓新生化核苷酸系列产品,三生药业医药中间体产品,以生物技术产业规划为指导,建立生物产业促进机制,内引外联,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税收快速增长,努力创建河南省生物新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新能源汽车在新能电动出租车首批运营的基础上,抓紧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项目、电器控制盒项目等配套项目落地,提高本地化率,尽快形成完整产业链。
——互动并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互动并进,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集聚区功能集合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全面推进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项目,确保上半年开工建设,提早投入使用。加快森源医药物流等项目的落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功能性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郑州银行、亚华医院、金谷医院、绿都学校、商业综合体等服务项目,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
(二)项目建设
——狠抓项目建设进度。坚持项目协调推进周例会制度,强化联动机制,敦促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坚持重点招商项目“绿色通道”制度,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投资商提供优质服务和工作便利。尽快促成皇冠制罐、商业综合体、电动汽车标准电池模块、汽配城等在谈项目签约。加快森源医药物流、艾迪威电动汽车转向器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确保新航集团标准燃油滤生产线、天丰高阻燃墙板生产线、翔川油墨生产线、娃哈哈新增投资饮品生产线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平原航空机电设备制造、华盛天龙数控装备产业化、浙江万圣城中村改造等10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进度。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2个,总投资130亿元,2012年计划完成27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28亿元,2012年计划完成20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着重保证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确保重点项目“应进必进、全面统计、及时跟踪”。对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在联审联批、土地指标保障、环境容量配置、优惠政策等方面严格按政策兑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三)招商引资
着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成长性好的项目,实现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工业园、光伏电产业园、新航科技工业园、起重工业园的建设和招商力度,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突破。抓好存量资源招商,深入挖潜,对华兰、娃哈哈、新飞电器等龙头企业,重点鼓励再投资和扩建,对天丰、拓新等成长性好的企业,积极培育上市和开展对外合作。抓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等区域的合作。
(四)达产达效
为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加快发展,将集聚区内企业分别纳入省市区三级重点企业服务范围,积极帮助企业落实优惠政策、要素资源、劳动力等生产条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项目全部安排领导带队、部门分包承办进行服务,其中,征地项目由招商服务局协调土地、城建、规划等相关部门服务,技术改造项目由经济发展局协调相关部门服务,确保项目早日投产、早日达产、早见效益。
(五)产城融合
依托集聚区产业提供的强力支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中村”改造等方式,打造复合型、都市型产业集聚区,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产业、城市一体化进程,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原则,加快道路网络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加快道路建设步伐,全年计划投资2.7亿元,一是新建和改造南环路新飞大道十字景观道路、经六路(南环路-海河路)、经十路(三干河-南外环)、新二街(南环路-海河路)等14条路段,全长14.5公里;二是续建德源路(107-塔小庄)、新中大道(德源路-高新路)、南环路(107-京珠高速)等7条路段,全长7.7公里;三是完善107国道以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107国道和京珠高速之间道路网络,启动京珠以东市政道路建设,基础设施覆盖面积力争扩大3平方公里。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区内各项公共设施,提高环境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凸显南部新城魅力。全年计划投资1.15亿元,结合市政府要求,早安排、早施工,高标准建设赵定排景观带;加快贾屯污水处理厂管网、德源路污水泵站管网和新一街污水管网等建设;新建4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建设东孟河南部海河路泵站、纬七路泵站及其配套设施,同时对东孟河进行复堤和修补;着力提升道路、路灯、管网等基础设施管养水平。加快金谷医院和桂竹园社区医院建设进度,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加快金谷酒店后期配套建设进度;推进绿都中学开工建设,确保年底竣工验收。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确立大城管意识,深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和手段,实行人性化执法、亲情化服务,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全区城市面貌明显改善。严格实施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加强背街小巷、偏远街道等薄弱环节的整治和管理。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完成成祥路、3号街坊两个垃圾中转站改造工作,购置清洗车1辆,新增500个垃圾箱、果皮箱;新建10所环保式公厕,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完善、市容干净整洁、人民安居乐业、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南马庄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东杨村、西杨村城中村改造,开工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东杨村开工8万平方米,力争完成2个村的拆迁任务。启动东台头、西台头城中村改造工作。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坚定不移,完善提升,示范带动,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突出以拆促建,建、管并重原则,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年计划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资2亿元,新开工建房面积25万平方米,完成建房1700户,农户入住社区1000户。跟进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奠定群众入住社区基础。兑现落实入住社区农户优惠政策,提高村民入住新型社区的积极性。
——加快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坚持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劳动就业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和作用。依托19个村和6个社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开展网络招聘信息对接,逐步提高居民就业和企业招聘成功率。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全年新增就业3000人。
(六)平台建设
——完善融资平台,实现多元化融资。一是召开1-2次银企洽谈会,组织区内企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参加,促成供需双方见面,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无缝对接;二是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实施企业上市引导计划,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推动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进入上市进程,争取拓新生化、高远设备完成上市准备工作,天丰节能板材做好首次公开募股发行工作。2012年,新增2家企业列入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实行重点跟踪服务;三是开展1-2次融资或上市培训,邀请国内知名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向区内企业普及融资知识,提高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完善土地平台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的有效统一。一是盘活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二是继续开展批而未用土地的清理督查,切实预防未批即用、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现象发生;三是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支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科学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四是进一步完善各类项目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执行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定要求。全年报批和征收土地2000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规范担保平台建设,发挥杠杆效应。规范和监管区内担保公司行为,高度重视融资性担保业务清理和规范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充分发挥5家担保公司和1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股担保平台,提高担保能力,进一步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
(七)人力资源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用性人才为重点,大规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重点培养原始性创新人才、工程化开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者、高级技术工人等各类高技能人才,引进创新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建立健全企业家和员工科技素质培训制度,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人才机制。
(八)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工程。加强对生物制剂和疫苗、道路养护设备生产、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等具有较好前景和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鼓励创新政策建设。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研发投入氛围,逐步增强企业核心技术突破能力,有力支撑园区创新驱动型发展。
——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抓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实验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的创新平台,形成集成、开放、共享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组建专门队伍,谋划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新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配合市政府在区内建设电池研究院,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全年争取新增省级研发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着力提升孵化功能。抓住国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发挥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创新、创业、创税”的源头作用。加快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延伸企业孵化器功能;以火炬园综合楼为载体,做好软件园的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全面完成火炬园研发中心和厂房建设,形成完整园区。
(九)争创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
根据省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1〕1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和评选专业标准,采取措施,制定政策,加强沟通和统筹协调,重点创建数字化示范集聚区、产城联动发展示范集聚区两个示范产业集聚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确保省、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有关政策顺利上传下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办公室协调作用,我区将划拨专项经费,组织专人进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确保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
(二)强化目标责任
根据本方案,强化目标责任制。办公室要对年度目标进行任务分解;监察室和督查室要定期督促检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各责任局办要结合工作职能,细化推进措施和工作节点,对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推进;经发局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创新发展经验,分析查找突出问题,提升集聚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探索创新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为集聚区内企业、项目做好服务。
(四)贯彻落实政策
各局办要加强同上级部门沟通,凡省、市明确规定下放和简化手续的审批事项必须做到及时贯彻落实,坚决纠正要求项目多头报备、多头审核等政策问题;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豫政〔2009〕62号)等支持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保障、税收返还、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五)优化投资建设环境
2012年,我区将继续开展建设环境整顿活动,保障项目进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施工环境,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包工程、阻挠施工等违法行为,为产业集聚区营造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